2024年6月26日 星期三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與生活佛法化

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掃地和點燈都是我們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但就是這簡單的“恐傷”和“愛惜”兩個動作卻盡顯玄奘法師的慈悲心。反思自己,作為佛弟子的我又做到了幾分?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什麼是生活佛法化》這盤法音裡面,告誡我們要把修行落實到日常的生活之中。對照反思,感覺自己非常慚愧,就拿慈悲眾生來講吧,作為一個學佛修行人,我深知殺生的果報是一命還一命,但是一直以來我只是注意了不去主動殺生,卻忽略了無意中造下的那些殺生的黑業。平時掃地的時候,我何嘗注意過是否有螻蟻被我不經意地掃走;平時爐灶點火的時候,何嘗注意過是否傷到了爐火旁的小蟲;平時沖水的時候,又何嘗觀察過是否有蛾蠓被水流沖走。



比如發現一隻蒼蠅嗡嗡圍繞著我餐桌上的美食,我會自然而然地隨手揮臂驅趕,或者隨手將它扇走。蒼蠅不見了,我若無其事,可是我卻忽略了一點:也許蒼蠅的手腳、翅膀被我擊斷,也許它正在牆角痛苦的哀號。當身處草叢因不小心踐踏了蟻窩而被咬時,我會不經意地拍掉那只咬疼我的螞蟻,我卻沒有看見它被我摔斷的觸角和前腿,牠只能拖著一隻殘腿驚慌地到處碰壁。正是由於我的這些“不經意”和“漠視”,不知有多少生命被我無意傷害。這些行為哪裡還是生活佛法化?簡直是魔法化!

其實,“生活佛法化”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關鍵是看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依教奉行。“眾生平等”不是一句空話,只要把眾生時時放在心裡,真正的把牠們當作自己的親人也就不會傷害到牠們了,而且,在牠們遇到危險的時候還會主動施予救助。



拉珍聖德有一篇文章《柔軟心——看得見苦》,其中有段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講的是一位妻子對她學佛修行的丈夫的感歎:“我家那口子,真是無可救藥,讓他去買蘋果,蘋果倒是買回來了,可十個蘋果九個都是壞的,我氣不打一處來,問他為啥專挑壞的回來,他吞吞吐吐地說,我看他每天從早做到晚,生意又不好,壞蘋果多了生意更不好,怪可憐的,我就把壞的買回來了,留下好的他容易賣出去。”今天再讀到這段話的時候,心中對這位師兄真是由衷的讚歎,這不就是生活佛法化嗎?

當我今天真正聞懂了《什麼叫生活佛法化》這盤法音,我告訴自己要依佛教誡如是而行——生活佛法化。慈悲眾生,就要把眾生當作自己的親人看待。當看到小動物那一雙驚惶或哀傷的眼睛,我不再漠視,更不會像以前那樣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無動於衷地說教這是牠的惡因果,然後沒有半點悲憐地揚長而去。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即便放生千萬,也將會是徒勞枉然。因為,這樣的行為無非就是為了得到自我安慰的假像。我不會無動於衷地看著一隻受傷的泥鰍在泥地上翻滾,我要想盡辦法救牠。我不會熟視無睹地踏過一隻臭鼠的屍體,而是會懷著悲傷為牠誦經安葬。



我告訴自己要依佛教誡如是而行——生活佛法化,就要善待身邊所有的人。我也不會再嘲弄別人的愚蠢,譏諷別人的失誤;也不會踐踏別人的自尊,漠視別人的懇求;也不會妒嫉別人的喜悅,仇恨別人的傷害;也不會無動於衷地看著電視上的災難,也不會嘻嘻哈哈褒貶著報紙上的聚散;我會小心斟酌每一句用詞,避免我的語言變成傷人的利劍;我不會讓我的目光,我的行為,我的言語,因我的粗心而傷害到哪個有情眾生。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我要從當下開始,樹立正確的佛法知見,時時審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生活佛法化,把修行落實在實際生活的一點一滴的行持中。

撰文:扶搖直上

編輯:安然

轉載自: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YFm_H2DDn7SVOkP7fLoH-A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如法修行

#學佛

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托缽乞食的真意是什麼?對修行人起什麼重要作用?

一談到乞食,不瞭解佛教乃至不通經教的所謂學佛人士馬上與貧窮下賤、街頭巷尾乞討為生的人聯繫在一起。其實,我佛釋迦世尊當年建立的托缽乞食制度是大有深意的,至尊的佛陀為了對治出家人的習氣,於是建立了這種特殊的修行方式。

乞食,又叫托缽、分衛、行乞,在佛教中,這是比丘們滋養色身的方法。釋迦世尊在《楞嚴經》中說:“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不管美食還是粗茶淡飯,都應該平等對待,不去分別,我們學佛修行人要學會捨棄貪著,當然,當年佛陀是從飲食的角度,教育弟子舍貪以斷除對色身的過分貪愛執著。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則從更寬廣的角度說法:不屬於我們的東西不能拿,貪能壞道。對於受想行識都不能做違背因果的貪著之事,為了深化法義,佛陀又於《什麼叫修行》中說雙運七支菩提心法,再次強調我們要舍貪、斷執。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乞食能調伏弟子們修行過程中的驕慢心。由於乞食,遠離佔有欲,少欲知足,隨緣接受眾生的施捨,心境自然平和,就不會對別人富貴或貧賤心生偏見分別,避免因為世人錢財起貪心、增加惡業;同時也防止出家人因為積蓄財物而產生驕慢之心,這樣就能更好地專注于修行,不被凡俗之事所干擾。



其實,清淨實修的出家人乞食,也是在給眾生一個積累福德的機緣。托缽乞食過程中,由於接受了眾生的佈施,眾生供養出家人,就會累積功德,福報增長。同時,出家人也能有更多機會接觸眾生,隨時隨地廣結善緣、引導眾生接受佛教,行於善法,這對出家人而言,由於利他之故而自獲德量,對在家居士而言則種下善根福德因緣,這無疑具有更深遠的影響。還有,從另外一個角度,這也是佛陀悲憫眾生的體現,正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釋迦世尊要觀世音菩薩接受無盡意菩薩的供養,這是慈悲眾生、給眾生積累福慧資糧的最好方式。

因此,看似簡單的乞食行為,其實蘊含著學佛修行的甚深法義和佛陀的無量慈悲智慧,佛制此之教規真意,就是要我們學佛修行人去除貪欲、驕慢之心,建立平等、慈悲利生之心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在古代還是今天乃至未來,都將引導我們修行人、離苦得樂、走向成就解脫的菩提聖道。

轉載自: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oes9PcOBrwQSoqX5MQ4FUQ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如法修行

#學佛

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細說積累福報的種種佈施

談到“福報”二字似乎大家都知道,但大都停留在世間法的認知上,諸如身體好、健康長壽、有錢有名有地位,總之就叫幸福平安,不錯,這是小而言之的福報,可是,大而言之成就解脫的最高福報卻不為人知或忽略。一個真正聰慧的人都會從小入手,得到大福報,這才是人生追求的目的。

每個人都想擁有福報,甚至為此奔波忙碌一生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累積福報,那什麼行為才能快速增長福報呢?其實,在所有積累福報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佈施。




要想獲得福報就應多做佈施,多做慈善事業,幫助救濟困難的人,更重要的是供養佛法僧三寶,捐助如來正法寺廟等佛行事業。有一句話叫做“福不唐捐”,只要虔誠地發心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如果沒有錢財同樣可以做佈施。你可以給別人一個微笑,用溫和慈愛的眼神,排解他人內心的壓抑和煩惱;你可以用溫暖的話語讚美安慰他人;你可以敞開心扉,真誠地包容他人;你可以在他人急人之難時撫慰其心靈,使其身心安穩,脫離恐懼。你可以在他人生病有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其脫離病苦等等,這些都能為你積累福報資糧。

總之,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福報就會慢慢向你走來!



曾有這樣一個公案,無量劫以前,有一位老婆婆孤苦伶仃,以賣麻油膏為生。當時有一位比丘,每天到老婆婆那裡取麻油膏,為佛燃燈,如此持續了很多年。

後來,佛為那位比丘授記:“你以後成就佛道時,諸天人、國王與人民,都將一同向你祝賀。”

比丘回答:“感恩佛陀慈悲授記。”

老婆婆聽說那位比丘被授記成佛,於是便前去見佛,頂禮佛後說:“那位比丘燃燈的麻油膏,都是我供養的,祈願佛也為我授記。”

佛說:“這位比丘成佛的時候,你會得到他的授記。”

釋迦牟尼佛告訴舍利弗尊者:“當時的比丘,就是提惒竭佛,當時的老婆婆就是我。”

由此可知,幫助他人成就佈施,乃至讚歎、隨喜他人之發心,由於一心虔信恭敬,功德同樣殊勝無比。未來生生世世,菩提種子必能生根發芽,得智慧明、破除無明煩惱,進而廣行自利利他的菩薩行,成就萬德莊嚴的無上佛果。



真正誠心正見的佈施,可以收到莫大的成果。一樹累累的果實,由一粒種子而來;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福報都會從不斷的佈施中成就。

當我們行善佈施時,不能總想著求回報,而要做無計執的無相佈施。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曾說法:“所做一切利益眾生父母之事,無掛於心,養成三業無著善行,故成天然自行,本質為善,並非刻意所為行善,做了即忘了。"這就告訴我們做善事不要記在心上,要發自內心地幫助別人,不求回報,這樣的佈施才能真正給人帶來更多、更大的的福報。

總之,要想獲得福報離不開佈施;離不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離不開多做真正意義上的佛事;離不開依照佛陀的教法從思想、語言、行為等方面,無私地利益和幫助他人,給大眾帶來幸福、愉快,只有這樣才能轉化因果業力,增益福報資糧,獲得吉祥永恆的幸福和快樂。

轉載自: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uQsfUcL4Wgj0W3vfwgLl4A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如法修行

#學佛

2024年6月4日 星期二

為何要戒殺與放生?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法音《樹立正知鑑定,了澈人生如夢,付諸實踐修行!》中說法:「如果我們在修行,當我們生日的時間,憶持眾生,生日而行放生,或者是說,在我們生日的時間想到父母的痛苦,我們為他們不殺生、行放生,乃至於連葷腥都不要去吃它,以表這個心態,那這時候我們就長的是功德,是壽命的功德;如果我們的生日不但不放生,反而殺雞、宰鵝、傷生害命、殺魚,這個時候我們所種下來的就是罪業,那就是短壽的罪業,甚至於說,傷害了生命是墮入三惡道的罪業。」(依版主個人所記)


一、殺生的罪報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第十四云:「一切眾生因殺生故,現在獲得惡色、惡力、惡名、短命、財物耗減,眷屬分離,賢聖呵責,人不信用,他人作罪橫罹其殃,是名現在惡業之果。捨此身已,當墮地獄。」

《大智度論》卷十三:「殺生有十罪,何等為十?一者、心常懷毒,世世不絕;二者、眾生憎惡,眼不喜見;三者、常懷惡念,思惟惡事;四者、眾生畏之,如見蛇虎;五者、睡時心怖,覺亦不安;六者、常有惡夢;七者、命終之時,狂怖惡死;八者、種短命業因緣;九者、身壞命終,墮泥梨中;十者、若出為人,常當短命。」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戒相義第二十二之一云:「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

二、眾生與我們有何關聯?

《梵網經》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

《楞伽經》亦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生死中,輪迴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愛侍使,易生而受鳥獸等身,云何於中取之而食。」



三、戒殺、放生、護生之功德為何?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云:「佛言:人於世間,慈心不殺生,從不殺得五福。何等五?一者壽命增長,二者身安隱,三者不為兵刃虎狼毒蟲所傷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壽無極,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則長壽。今見有百歲者,皆故世宿命不殺所致。樂死不如苦生,如是分明,慎莫犯殺。」

《分別善惡報應經》云:「何業獲報長命?有十種業。何等為十?一、離自手殺,二、離勸他殺,三、離慶快殺,四、離隨喜殺,五,救刑獄殺,六,放生命,七、施他無畏,八、慈恤病人,九、惠施飲食,十、幡燈供養。如是十種獲長命報。」

《藥師琉璃光本願功德經》記載:「放諸生命…病得除愈,眾難解脫…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

《普賢行願品》曰:「眾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眾生,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願。」



四、結語

因果歷歷分明,絲毫不爽,每一條生命都是平等珍貴的,一切眾生與我,在無始以來的輪迴中,皆曾互為手足親眷,殺生便是殺害自己往昔的手足親眷,造下殺生的惡報;一切眾生與我,在無始以來的輪迴中,皆曾互為手足親眷,放生便是救下自己往昔的手足親眷,當有放生的善報。人們今生所遭受的疾病痛苦,很多都是今世與往昔所造殺生業而來,因此若要改善自己的現況,首先就要革除掉殺生、傷生的惡行,並發願來積極的救贖生命,今朝放生,等於救自己的親人,以護生、放生增長自己的福報功德,以期滅罪消愆,消除業障!且一切眾生與我,在往昔的輪迴中,或曾互為冤家仇敵,今朝放生,正可解冤釋仇,轉換因果!

寒山問拾得:放生可成佛否?答曰:諸佛無心,惟以愛物為心。人能救物之苦,即能成就諸佛心願矣。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觀世音也。日日放生則慈悲日日增長,久久不息則念念流入觀世音大慈悲海矣。我心即是佛心,焉得不成佛乎!故知放生因緣,非小善之所能比。凡我同願,宜廣行勸勉,善令群生同歸悲化。

弘一大師說過:「先問諸君:一欲延壽否?二欲癒病否?三欲免難否?四欲得子否?五欲升西否?倘願者,今有一最簡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如法修行

#學佛

慶祝華藏寺開寺二十週年慶

  https://youtu.be/IFpliJpS0UA?feature=shared # 第三世多杰羌佛 # 義雲高 # 如法修行 # 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