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這些行為是在折損福報,你知道嗎?

很多人都希望生活過得自在富足,因此會去做許多的善事,諸如佈施、印經、放生、幫助眾生聽聞聖賢教誨等等,但境遇仍不是那麼順利,有病者病不見輕,貧窮者依然貧窮,所求者似乎皆不遂願;於是便會埋怨上蒼不平,甚至對佛菩薩不滿,認為沒有照顧自己。

其實很多人並沒真正注意過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行為,究竟是在求福,還是在折福?比如,當看到別人升職的時候,特別是才能不如自己的人,我們是在感受別人的喜悅,在為他們祝福?還是嫉妒不平,或嗤之以鼻、看不起他呢?

我們吃飯的時候,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時,是會生氣地倒掉,或埋怨飯做得不好呢?還是會時時去感恩種田人的辛苦,賣菜人的辛勞,或是做飯人的用心呢?



做同樣的生意,看到別人的顧客比自己的多,效益比自己的好,會不會酸酸的?又或者,時常說一些尖酸刻薄的話來刺激別人,貶低別人,為了顯示自己,去揭人家的短處,談別人的過失?在看到某些人行為不端,後來生了一場大病,自己是不是幸災樂禍地在想:看吧,這就是報應,行惡的人終究是會有惡報的。

此心,到底是刻薄還是仁厚,我們知不知道呢?就像一個破了的桶,你不停地向裡面倒水,水卻一直在流掉。

其實,惜福比造福更可貴。在惜福的時候,你懂得去感恩付出的人,懂得珍惜,懂得勤儉。可是,在造福的時候,一味地希望能多—點,再多一點,這顆貪求的心,也許已經使自己更加地墮落。

若能一面造福,一面惜福,再注意不要折福,相信福分的積累,一定是大幅度地上升。而且,這個福來的時候,你會享受得很快樂,因為你的心是淨善的,你在與眾生結下一個又一個的善緣。尤其當你佈施善良、慈悲、法喜給別人,你所得到的,就不僅僅是財富而已了。

轉載自: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lWFxw3JU5eu69MeMZu9E6A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參加「南無燃燈古佛佛誕供燈法會」的感受

  燃燈古佛的佛誕日為農曆八月二十二日。《大智度論》曰:「如燃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稱燃燈佛或錠光佛。」 燃燈古佛 被稱為「過去佛」,與「現在佛」釋迦牟尼佛及「未來佛」彌勒佛並稱為「三世佛」。「 佛教簡略傳承皈依境 」清楚呈現整個佛教傳承脈絡,透過皈依境可以認識到燃燈古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