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學佛後,我慢慢學會了把“寬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寬恕”是一種人生哲學,它告訴人們在遇到磨難或不公正遭遇時,要放下對他人的嗔恨,要有包容的心態。“恕”字釋義:“如心為恕”,他人心如我心,將心比心,以仁愛的心待人,寬恕他人的過錯。

學佛後,我對“寬恕”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佛法講慈悲,佛陀勸導世人要慈悲為懷,關愛他人。“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他人的過錯就是我的過錯,我不應捲入是非,而應以大悲心對待他人。由此我理解到,“寬恕”是慈悲心的一種體現。



佛法講因果,萬事萬法皆是因果,“如是因,如是果”,有因必有果。當遇到磨難和誹謗打擊時,要有因緣觀,想到這正是自己的因果,應無怨無悔的去承受,要放下嗔恨,寬恕他人,原諒他人並感謝他,不能冤冤相報。由此我理解到,“寬恕”正是明信因果的一種體現。

學習佛法後,我明白了煩惱痛苦的根源就是自私我執,我執主要體現在貪嗔癡三毒上,特別是嗔恨、憤怒等負面情緒能產生煩惱障。寬恕他人,不嗔恨不抱怨,就能夠遠離貪嗔癡三毒,讓自己變得心平和包容。由此我理解到,“寬恕”是對治煩惱痛苦的良藥。

懂得了佛法的道理,我慢慢學會了把“寬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當作提升自己修行的一種方法。當他人的言行冒犯或傷害我時,我會用寬恕的心對待他人的過錯,不執著於他人的錯誤行為,不生嗔恨之心,以慈悲之心看待他人的錯誤,以平和的心態去理解對方的言行,自己的心就會越來越柔和了。對於那些曾經在生活中、生意場上傷害過我的人,我會用“寬恕”放下仇恨和怨念。“冤冤相報何時了”,想到這是自己的因果,用明信因果的態度看待問題。寬恕讓我放下了仇恨和怨念,避免了因怨恨而陷入痛苦和煩惱之中。



在學會了用寬恕的心態處理問題後,在面對不公正的遭遇或痛苦憤怒時,我會反思自己的內心是否存在執著和偏見,放下了他人的過錯,這樣就不會被嗔恨心所控制,從而減少了內心的煩惱和痛苦。通過自我反省,我從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

佛法中關於寬容、慈悲和智慧的教導,讓我更好地理解到了“寬恕”的內涵和精髓所在。“寬恕”讓我找到了一種逐漸提升自我的修行方法,我的慈悲心在一天天增長,煩惱障越來越少,在不斷地自我反省中我學會了放下自私我執,逐漸學會了寬容。

這一切的修行方法都得益於一本《極聖解脫大手印-最勝菩提空行海心髓》佛法寶書,讓我無執、無嗔、無怨而無無明。

如果你正在被痛苦煩惱所纏縛,如果你正處於怨恨憤怒不能自拔中,不妨去恭讀這本佛書,學著用寬恕之道,放下對他人的嗔恨,用慈悲用寬容去看待一切。相信“寬恕”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輕鬆和自在,會讓你的心境越來越開朗!

  撰文:扶搖直上

  編輯:安然

轉載自: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vLTEkOTcohHFpfPBSJSXLg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如法修行

#學佛

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素昧平生的讓步

一對在英國愛丁堡工作的退休老夫婦,準備賣了房到西班牙去養老。可是在西班牙看中的房子必須在兩週內付款,於是老夫婦就在自己的房子上掛出了“房屋急售”的廣告。

恰好一對年輕夫婦也急著買房,看了房屋和價格,非常滿意。但是他們一直在留意“房屋急售”的字樣,兩個人心領神會!知道老夫婦一定是有事兒才急著出售的。於是針對老夫婦要急著脫手的心理,經過夫妻二人細細的謀劃之後,就打電話過去問:“可以優惠嗎?”

那對老夫婦等著西班牙的房子要付款,當然說可以的,於是房價就被狠狠地砍下了第一刀。



然後在約定好簽購房合同的前一天,突然年輕夫婦打來電話說:“這個價格太高,不能接受!除非價格再降,而且要一個更大的幅度!”

老夫婦居然在討論後也同意了,因為著急嘛。

這實在是令年輕夫婦太開心了,用差不多白菜的價格,買了棟難得的好房子,而且馬上可以拎包入住。

搬家那天,很多朋友來幫忙。一走進院中,大出意料之外,綠草如茵,鮮花盛開,就像主人才剛剛離開,還保有原貌。

推開房門,年輕人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房子一塵不染,窗明几淨,桌子上還有鮮花,花瓶壓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非常歡迎你們入住這座記錄了我們幾十年幸福生活的房子。希望你們接下來的生活也和我們一樣幸福安康!”

走進廚房,打開冰箱,裡面吃的喝的都有。冰箱貼也壓著紙條,說“冰箱裡給你們準備了一週的食物,超市要開車出門左拐再左拐,大約有20多分鐘可以到達”。

房子有這樣賣的嗎?再看電錶箱上也有一字條,上面寫著:“我們已經給你們預留了至少一個月的電費,這個時間,可以幫到你們辦理相關更名手續。在英國,辦理這類手續是非常麻煩的。”



年輕人徹底愣住了!他站在那裡呆住了許久時間...……

“成人之美” 與 “乘人之危”

“錦上添花” 與 “落井下石”

這些概念一時攪得他目瞪口呆手足無措。這時的他,已經全然沒有了喬遷之喜。

讓步,是尊重,更是涵養。

懂得為親人讓步,為朋友讓步,為愛人讓步,這是我們可能做得到的,而能為素昧平生的人讓步卻是一種胸襟與氣度,更是一種為人的境界與風範。

當你還堅信吃虧就是倒楣時,人家卻把吃虧變成一種風度;當你把佔便宜視作理所當然時,人家卻在為素昧平生的人讓步。

有些距離,不是財富和地位就能拉近,有些境界,也不是自作聰明所能達到。當素質根植於心的時候,眼中的世界會截然不同。



有句很多人耳熟能詳的話: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踩碎了它的腳跟上。世間上具備良好素養之人,尚能有如此寬闊心懷,更況一名以佛陀為學習楷模的佛弟子呢!

佛陀說法,處處講要利益他人,哪怕艱難、痛苦、吃虧也要為他人擔當,這才叫斷我執,才叫修行。而恒時善良,幫助他人,利益他人,寧願自己吃虧,也要出自內心本然去做,才會不斷增上德行,才會成為一個品高良善的人,乃至最終修證成為一個偉大的聖者,施以眾生更大的利益!

轉載自:善行素食苑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sbaFSmogucbZEllkIDUmKQ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如法修行

#學佛

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人生的行囊

有一位朋友,年紀輕輕便事業有成,在公司擔任高階主管,收入豐厚,房子、車子一應俱全。看似美滿幸福的生活。有一天,他在公司加班時突然昏倒在辦公桌前,再也沒能醒來。

他的突然離世,讓我深感“無常”的可怕。他才不到四十歲,正值人生夢想要實現的年紀!他的家人怎麼辦呢?妻子無法接受事實,年幼的孩子也不明白,為什麼爸爸出門後就再也沒有回家。



我想起生前與他的幾次聚會閒聊,偶爾聊到修行,也邀請他來聞法,但他總是苦笑著拒絕,眉頭緊鎖地說:「如果今天不拼命工作,明天的開銷怎麼辦?房貸、車貸、孩子的學費,每一樣都像大山壓著我,讓人喘不過氣。聞法修行的事,以後再說吧。」

我問他:「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明天你就要離開這個世界,該怎麼辦?佛法資糧什麼都沒準備,又該怎麼辦?

你不珍惜活著的時間,好好聞法修行,累積福慧資糧,增長功德,面臨死亡時,又能憑什麼祈求佛菩薩憐憫加持呢?」

他愣了一下,笑著擺擺手:「還早呢,等老了再說吧!」

可是,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淺釋邪惡見和錯誤知見》說法當中,邪惡見「第二十九條,認修行放在明日做。」以及錯誤知見「第二十四條,認事務輕鬆後再學佛。」這樣的邪惡錯誤知見,就是導致眾生輪迴受苦的根源。



世人每天忙於追逐金錢,奔波於生計,卻很少停下來思考:究竟,我們在為何而活?

人們習慣為未來積攢財富,卻忘了人生真正的行囊,並不是銀行卡裡的數字,也不是房產證上的名字,而是我們的善行、德行與修行積累的功德資糧。那些帶不走的財富,不過是暫時寄存,它從來不真正屬於我們。

生命就像一趟列車,從出生的那一站啟程,沿途中,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我們背著沉重的行囊,塞滿了財富、名利、權勢,可當終點站到來時,才驚覺這些東西,一樣也帶不走。



我們為了生活,可以努力工作;那麼,為了解脫輪迴,了生脫死,怎能不盡力呢?

夜深人靜時,不妨問問自己:如果明天我就要踏上生命的另一段旅程,我的行囊裡,究竟裝了些什麼?

節錄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淺釋邪惡見和錯誤知見》:

【邪惡見第二十九條,認修行放在明日做。】經常有人想到,今天累了不修了吧,明天再修。或者說:哎,今天我玩一玩,明天再做功課吧,再修心修行吧。凡是有這個念頭,就是已經從此時生發了墮落輪迴不得解脫的緣起種子。記住這一條,這是生發墮落的緣起種子,修行不能放在明日做,否則落入邪惡知見。

【錯誤知見第二十四條,認事務輕鬆後再學佛。】有的人想到我現在非常忙,等以後把工作做完了,生意發展好了,或者等我歲數再大點,退休了再來學佛。有這種想法,馬上就種下墮落種子了,而且這個種子就是從這種認識產生的那個時候種下的。學佛要當下開始,當下提起正念,就是現在我講法的時間你們就要開始學了。因為人死無定期,你不知道哪一天就要死了。

佛弟子 絳秋倫珠

2025.03.10

轉載自:德吉白珍佛學會

https://www.facebook.com/dgbjcenter/posts/pfbid02yKEgT5NeHXbvbCJntVvCQLhdtAgNR4Y6LQMNbfExUoxmdHWQBMiF6j2nCQdDd8Ebl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如法修行

#學佛

2025年3月4日 星期二

談談我吃素食的心路歷程

我在聞法時,經常恭聞到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教誡佛弟子們應視眾生為親人,我常常反思一個令自己震驚的問題:如果我連親人的肉都能吃得津津有味,那麼這份對親人的愛又何在呢?我自己學佛修行就連這點口欲都難做到,還如何談受用呢?

在一次節假日,回老家陪婆婆過節時。我先生的大姐帶回的鮑魚,讓我去幫忙洗,當我正準備洗時,感覺鮑魚在動。本能的意識到是活物啊!這不是在幫忙殺生嗎?但是這些鮑魚不是我的,可我又接觸了,不能見死不救啊!於是我立即停止洗,強硬往大姐包包裡塞錢就是要買下來不讓煮。可把大姐氣得說不出話,因為那是別人送給她吃的,她最後憋一句話說:“你不讓煮,也不是還在吃嗎?”那一餐大家都無語的結束。

我反觀自己,大姐說的對哦!我不是在假慈悲,走過場嗎?意識到真修行的慈悲心,必須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從拒絕殺害和食用眾生肉開始。



從疫情爆發以後,我下定決心不吃眾生肉。起初選擇吃鍋邊菜,儘量避免直接拒絕家人的好意,這樣需要給自己一個適應的過程。

這一決定其實沒有那麼困難,在面對家人的擔憂我營養不足與勸說時,主要靠自己的定力來保持佛法的原則,只要發出的願力就必須去執行。比如偶爾出現頭疼腦熱的病態就容易引起家人的勸說,你看營養不足了吧!還是要適當吃點肉類以保持健康等等。但是,我心裡明白,一定是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存在不如法,無法轉換因果,黑業果報以病痛的形態顯現而已,一切都是因果。所以我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守好戒行。

後來鍋邊菜也不吃了,因此,一次我先生邀請親朋好友聚會,他故意刺激我,點了一桌魚、蝦、火鍋眾生肉等食材。我就是沒有等到一道素菜,心裡很是氣憤,私下只要了一碗白米飯,吃完後站起身提前要離開。大家就挽留我多吃點。我說:“已經吃飽。”說完就離開了,其實,大家都知道我沒吃什麼東西。但是,為了顧及家人的感受,肉湯依然還有在喝。反觀自己,深感慚愧,還執着於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上了我執魔的當了。



我曾做了一個夢,雖說一切都是夢幻,但這個夢也的確讓我深深的反思,那個夢境是開法會,很多師兄師姐在場,其中佛陀師父、佛母、金巴法王、摩訶薩法王都在。佛母就拉着我的手,把我從人群裡拖到一個邊邊上,對我說:“要全素呢。”我回答:“絕對素食。”我以為是讓我煮全素食給參加法會的同修們吃,在我剛剛說完時,眼前現出一鍋肉湯。

我一下被驚醒,咦,怎麼在床上躺着呢!哦,原來是夢,感恩夢中的佛母大悲提醒我還有肉湯沒有斷,當下我就下定決心不喝肉湯,從此,開始鍛煉不執着喝湯,方便時煮點清湯,不方便時就乾吃,過後喝喝開水也可以的。

一次外出應酬,先生又感覺我哪裡不對勁,餐桌上有一份羊肉湯,他就故意試探說:“這個湯不錯,”主動要給我盛,我趕緊擺手謝絕。他詫異的說現在連湯都不喝了,我也不理會他了。



現在家人已經習慣,並且也默默支持我的虔誠修行了。我深知無常一天天的逼近,也很不喜歡外出應酬去消耗時間了。儘量不去執着人情世故的世間法,爭取以佛陀師父的教誡為指南來修持,素食這麼幾年以來,不挑食,胃口也非常好,睡眠超好,再也沒有失眠之類問題,身心清淨,身體越來越好了,自己業力也就慢慢輕下來了,深深地感慨,學佛修行真好。

筆者:愧行

轉載自:華藏學佛苑

http://xuefoyuan.org/4545.html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如法修行

#學佛

普陀山朝聖見聞錄

農曆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出家日聖誕,我終於踏上了普陀山的朝聖之旅。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遍塵刹,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時灑,手內楊柳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做度人舟。 每每聽《觀音菩薩偈》,心中都感慨良多。據《大悲陀羅尼經》記載, 南無觀世音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