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會有兩種狀態:一種人是萬念俱灰,破罐子破摔;另一種是到處尋找機會,一刻不停地想著東山再起,其實這兩種情況都是下策。
那上策是什麼?就是《易經》所說的“潛龍勿用”。
“潛龍勿用”作為成語常用于形容處於潛伏時期,雖尚未發揮作用,但抱有堅定的信念隱忍待機。因時機未到,如龍潛深淵,藏鋒守拙,待機而動。勿用不等於不用,而是該用的時候才用。
人在低谷時最忌諱的就是妄動,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是不清淨的,甚至是帶著怨恨惱怒。
所以,我們應該明白,首先自己的一切遭遇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種條件具足之後必然發生的。更不是指跟某人某環境有關係,如此思考就會放下怨恨和不服,不至於把責任都怪罪於單獨的某一個人、事、物上,也能夠做到更大程度地接納。
其次,就是要心平氣和地去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因為心態決定了我們對境遇的理解和看法。當我們心態越來越好時也一定會對各種境遇做出更積極正向的選擇。反之,如果我們的心態不好時,那麼越努力反而可能會陷得越深。
最後就是要堅信“所求者大,必有所忍;所求者遠,必有所待”。每一個人生的低谷都是我們自我成長的最佳時期,一定要珍惜這段困頓的時光。
很多時候正是這些時光才成就了我們未來的偉大。曾國藩曾說:“平生所學,皆在受挫受辱之時。”身處逆境要學會韜光養晦,該養精蓄銳的時候就不要著急出人頭地,該刻苦努力的時候也不要企圖一鳴驚人,該磨練心智的時候更不能妄圖幡然醒悟。我們基礎打得越扎實過程就會越完整;努力堅持的越長我們的成長才會更容易發生質的飛躍。
《逍遙遊》裡講到:“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人生就是一個厚積薄發,厚德載物的過程,“竹子定律”“金蟬定律”“荷花定律”都是成就人生的真實寫照。
其實,比“潛龍勿用”更通俗易懂的對策是,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於《世法哲言》中的教誡:“赴約者奔往為事,中遇道障之退,更便速前也,車擋雖倒掛之行,而在更利前行之策也。”
就是告訴我們,在事業當中遇到困難,擋住了我們,我們暫時前進不了,此時,要懂得中遇道障之退的道理,就是說途中遇到了障礙不能前進時,有時候要先朝後面退一下,那麼這稍等一下是否就更遲緩了呢?不,暫時的後退是為了蓄積力量,瞅準時機,以便能更快、更好地前行。就正如汽車要設一個倒檔一樣,每每汽車抵到障礙無法前進以後,此時此刻,需當掛上倒擋倒退,倒退的目的是為了讓開更寬闊的路來,以便能掛上更快的速度前進。
總的一句,倒退的行動是為前行的目的而採取的一種具體對策。
撰稿:在路上
編輯:西邊的彩虹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38295510319680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