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有錢才能行善佈施嗎?
經常看到新聞報導一些富豪或者知名人物捐助鉅資做慈善,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想法和觀點,其中有一種就認為,行善是有錢才做得了的事。又或者,當事業不順,家庭不和,人際關係糟糕,被人算計,每天水深火熱,生不如死時……我們常常給出的建議是:“多行善,多佈施,多結緣。”但往往提出這個建議後,不少人會說上這麼一句話:“我也想呀,但我沒有錢!”
其實,要行善積德,佈施結緣,並不需要等到有錢財才能行動,你現在馬上就可以行動,因為太多的方法不需要花錢。比如,你轉發勸人學佛、導人向善的文章,就已經在做一件善事了。因為有可能你的朋友看到文章後,受到觸動,於是開始行善;用輕柔溫和的話語和別人進行正知正見的交流,這也是一種善意佈施。尤其在別人遇到麻煩心神不安的時候,安慰開導別人,使其擺脫煩惱,有時候比佈施金錢的作用更大。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溫暖人心的話,很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見人行善做好事,發自內心的隨喜讚歎,而不是障礙阻撓;見人得了利益或者好處,真心替別人高興,而不是嫉妒憎恨。而且我們要明白,不是說有動作才叫行善,起善心動善念也是種下行善的因。
佛陀也告訴我們,佈施有很多種。比如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等等,財就是拿錢財佈施;法佈施就是傳佛法給對方,給他講正確的法,導引他作好人;無畏佈施,比如幫別人解決一些困難,醫病等等;而這幾種佈施做了不執,終歸得無相佈施,也就是佈施以後,不要記其功勞,給了就給了,甚至於最好是馬上就忘記給多少,根本不記這些付出,這才叫做無相佈施。從心念行為上堅持去做,煩惱就會漸漸遠離,福報也就越來越得以增長!
轉載自:善行素食苑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C9Y9C3DWO7DJkE9ng1ikvw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如法修行
#學佛
其實,要行善積德,佈施結緣,並不需要等到有錢財才能行動,你現在馬上就可以行動,因為太多的方法不需要花錢。比如,你轉發勸人學佛、導人向善的文章,就已經在做一件善事了。因為有可能你的朋友看到文章後,受到觸動,於是開始行善;用輕柔溫和的話語和別人進行正知正見的交流,這也是一種善意佈施。尤其在別人遇到麻煩心神不安的時候,安慰開導別人,使其擺脫煩惱,有時候比佈施金錢的作用更大。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溫暖人心的話,很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見人行善做好事,發自內心的隨喜讚歎,而不是障礙阻撓;見人得了利益或者好處,真心替別人高興,而不是嫉妒憎恨。而且我們要明白,不是說有動作才叫行善,起善心動善念也是種下行善的因。
佛陀也告訴我們,佈施有很多種。比如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等等,財就是拿錢財佈施;法佈施就是傳佛法給對方,給他講正確的法,導引他作好人;無畏佈施,比如幫別人解決一些困難,醫病等等;而這幾種佈施做了不執,終歸得無相佈施,也就是佈施以後,不要記其功勞,給了就給了,甚至於最好是馬上就忘記給多少,根本不記這些付出,這才叫做無相佈施。從心念行為上堅持去做,煩惱就會漸漸遠離,福報也就越來越得以增長!
轉載自:善行素食苑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C9Y9C3DWO7DJkE9ng1ikvw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如法修行
#學佛
訂閱:
意見 (Atom)
參加「南無燃燈古佛佛誕供燈法會」的感受
燃燈古佛的佛誕日為農曆八月二十二日。《大智度論》曰:「如燃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稱燃燈佛或錠光佛。」 燃燈古佛 被稱為「過去佛」,與「現在佛」釋迦牟尼佛及「未來佛」彌勒佛並稱為「三世佛」。「 佛教簡略傳承皈依境 」清楚呈現整個佛教傳承脈絡,透過皈依境可以認識到燃燈古佛就是...
-
人生無常,正如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在《 極聖解脫大手印 》中說的那樣:“...... 仔細體驗我現住的世界本就是一場夢,一切都是無常不實的夢幻,而這一場夢很快就做完了……過一天就少活一天了,也許幾年,也許幾個月,乃至幾天,死的那一刻,當下就知道我做了一場夢…… ” 學佛 讓我明...
-
菩提會第一次舉辦「南無燃燈古佛佛誕供燈法會」,大家都很開心地踴躍報名,內心十分法喜、十分珍惜這百千萬劫難得的緣分。 這次很榮幸擔任台北佛堂的維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希望能盡力做到最好,以莊嚴圓滿這次的殊勝法會。除了演練各項細節之外,就是專注在每一個過程中,努力地從因上去做到最好,...
-
自兩個孩子同時生重病以來,一晃眼已經過了五年多了。這五年多來的煎熬日子,總使我聯想起幼年那種幾乎時時刻刻處於焦慮不安、驚慌恐怖又無助的生活情境。幼年時,常怕自已一個不小心說錯什麼、做錯什麼或沒有把弟弟們照顧好,就會換來一頓毒打或咒罵。那時時而雙腳佈滿紫紅的衣架印痕,要不就是手臂上...

